印度教經文援引

共同點

有一次基督徒佈道家E. Stanley Jones博士到一所印度大學宣講基督的信息,當他講完後,該校的印度教徒校長站起來說,「如果這個人說的是假的,那麼也沒什麼關係。但是如果他說的是真的,那麼其他任何事情也不重要了。」(Billy Graham的 Approaching Hoofbeats 一書,第189頁)

有些印度教經文中的話可能會讓一些人感到驚訝。

「隨從虛假自我教義的人將遭致滅亡。」Chandogya Upanishad,77頁(聖賢生主Prajpati說)

「生活在無知的深淵,但卻自以為聰明,被迷惑的愚人四處奔跑,盲人引領盲人。」Katha Upanishad,17頁

「善行是一回事,享樂是另一回事。這兩樣雖都促成行動,但終局卻不同。那些選擇善行的是有福的,選擇享樂的卻將失去自己的目標。」 Katha Upanishad,16頁

「小智慧的人崇拜半神半人,他們的果子是有限的、暫時的。崇拜半神半人的人進入半神半人的星球,但我[克里希那](Krishna)的信徒最終將到達我至上的星球。」《薄伽梵歌》7.20-23,394-399頁

印度教內對印度教的看法

「小智慧的人非常看重《吠陀經》華麗的辭藻,其中推崇各種有果效的行為以致可以被提升至天上的星球,得到好的出身、權力等等…」《薄伽梵歌》2.43,129-130頁

「對於那些看重至高者未顯明、非人格性情的人,提升是非常麻煩的。對於此類的人,在這項操持(奧義印度教)上精進總是非常難的」《薄伽梵歌》12.5,616頁

「菩瑞塔(Prtha)之子阿朱那(Arjuna)呀,在這個世界上有兩種創造物,一種被稱作是聖潔的,另一種是鬼魔的。我已經非常詳細地向你解釋過聖潔創造物的品質。現在請聽我講講鬼魔類的。那些鬼魔類的不知道要做什麼,也不知道不應當作什麼。在他們身上找不到清潔、正當的行為或真理。他們說這個世界是不真實的,沒有根基,沒有神在掌管。他們說世界是因著性欲而產生,除了貪婪,沒有別的緣由。」《薄伽梵歌》16.6-8,749-751頁

「秉持良善的人敬拜半神半人;崇尚激情的人敬拜魔鬼;而愚昧的人敬拜鬼和神靈。那些接受經上並不推崇的嚴厲苦行和修行的人,表現出驕傲和自私主義,不過是被欲望和偏頗的信念所驅使,他們是愚蠢的,折磨自己身體的物質元素以及內住的超靈-也被稱為魔鬼。」《薄伽梵歌》17.4-6,773-775頁

「主[克里希那]呀,半神半人和魔鬼都不能理解你的性情。」《薄伽梵歌》10.14,525頁

「因為《薄伽梵歌》是由神性中的超然性情所講述,因此人不需要再讀其他的吠陀經。人只需要常常認真的研讀《薄伽梵歌》。」A.C. Bhaktivedanta Swami Prabhupada Bhagavad-Gita as It Is,32頁,介紹部分

獻祭

在早期的印度教獻祭是非常重要的。

「沙維特利(Savitr)將蘇利耶(Surya)送出後,蘇利耶的婚禮繼續進行。當太陽到Agha時,他們宰了牛,當太陽到Arjuni時,她(新娘蘇利耶)就被帶到家了。」《梨俱吠陀》(Rig Veda)10.85.13。這段婚姻有雙重的語境,太陽神之女蘇利耶與人類的婚姻從那之後就成型了。

「獻祭儀式的果效是有限和暫時的。那些受矇騙的,將其看作是至善的,卻仍然要處在生與死之下。」 Mundaka Upanishad 44頁

「加爾吉(Gargi),在這個世上他不知道Akshara(不變的現實),卻常獻祭品、進行獻祭、操練苦行,但經過數千年依然收穫很少:他的祭品和操練都是易消亡的。加爾吉他離開人世時不認識那不朽的,是非常可悲的。但加爾吉離開人世時認識Akshara,這是明智的。」Brihadaranyaka Upanishad 98頁

從《梨俱吠陀》中獻馬開始

「無論它的胃裡留有什麼食物,發出什麼氣體,或者他的生肉發出任何氣味-讓屠宰者做好;讓他們煮這犧牲的動物,直到它完全煮熟。烘烤時不管從身體中出來什麼,不要讓它掉在地上或草地上,而要交給那渴望它的神。那些看到賽馬是熟的,說,『它聞起來很好!拿走吧!』,那些等著分發戰馬的肉的-讓他們的贊成鼓勵我們。」《梨俱吠陀》1.162.10-12,90頁

「我要為君王吟誦一首壯麗的、深沉的禱文,一首珍貴如同獻予伐樓拿(Varuna),他分開地球並將它散佈在太陽下,如同牧師屠宰並分發犧牲的皮。」《梨俱吠陀》3.85.1。

甚至今天在性力派左道(Vamacharis)中也獻小山羊和水牛。Thuggees(邪教組織)和Khonds(印度原始部落)則獻人為祭。

蘇摩(Soma)

蘇摩(Soma)是出現在許多宗教場合的一種致幻飲料。我們不知道蘇摩是什麼,但它是用一種無葉植物(可能是一種真正的植物、真菌或蘑菇)做的。蘇摩據稱可以幫助去到神那裡,《梨俱吠陀》中多次記載了個人飲用它的體驗,也許該經文許多部分是在蘇摩影響下寫的。

「在飛行中伸展翅膀,抓住莖杆,鷹從遠處帶來令人興奮和醉人的飲料。在眾神的陪伴下,鷹從至高的天堂抓起蘇摩,緊緊抓住。當鷹拿起蘇摩後,他立刻給蘇摩加上一千和一萬次緊壓(蘇摩是通過將植物按壓在石頭上做的)。豐富的提供者留下他的敵人在那裡;心醉神迷於蘇摩,明哲人離開愚人。」《梨俱吠陀》4.26.6-7,129頁

「是的,這是我所想的。我要贏得一頭奶牛和一匹馬。我不是喝了蘇摩嗎?如同迅疾的狂風,這酒將我抬起。我不是喝了蘇摩嗎?這酒將我抬起,如同快馬系在戰車上。我不是喝了蘇摩嗎?我將祈禱反復吟誦在心間,如同車匠轉動戰車座椅。我不是喝了蘇摩嗎?五個部落對於我不過是眼中的塵埃。我不是喝了蘇摩嗎?兩半世界不能對抗我的一隻翅膀。我不是喝了蘇摩嗎?在浩瀚中,我超過了天際,越過了廣闊的地界。我不是喝了蘇摩嗎?是的,我要將地球安置在這裡,或那兒。我不是喝了蘇摩嗎?我會大大的擊打這地,這裡或那兒。我不是喝了蘇摩嗎?我的一隻翅膀在空中,另一隻我放在地下。我不是喝了蘇摩嗎?我浩大,無比浩大!飛至雲端。我不是喝了蘇摩嗎?我要去-一所備至豐富的房子,將祭品帶到眾神那裡。我不是喝了蘇摩嗎?」《梨俱吠陀》10.119.1-13 (全部),131-132頁

種姓:神的分離?

公元前1500年印度教盛行的主要原因是將當地深色皮膚的人分離出來,禁止他們與淺色皮膚的佔領者通婚。存留下來最早有關種姓制度的記錄記載在《梨俱吠陀》經中。

「當他們將人分開,分成了多少部分呢?他們把他的嘴叫做什麼,還有他的手臂和大腿以及腳呢?他的嘴成了婆羅門,他的手臂做成了戰士(刹帝利),他的大腿成了人(吠舍),從他的腳誕生了奴僕(首陀羅)。」《梨俱吠陀》10.90.11-12,31頁。

「菩瑞塔之子阿朱那呀,那些躲藏在我[克里希那]裡面的,即便出身低微-身為女人、吠舍(商人)和首陀羅(工人),也可以獲得至上的歸宿。對於正直的婆羅門、熱愛著和聖賢的王,也是如此。因此,他們都來到這個短暫、悲苦的世界,致力於向我的愛的服務。」《薄伽梵歌》9.32-33,497-498

「謙卑的聖賢,憑著真實的知識,以同等的視野看待一個有學問的、溫柔的婆羅門,一頭牛,一頭大象,一隻狗和一個食狗者(賤民)。」《薄伽梵歌》5.18,293頁

在奧義書後來的印度教中很重要的一個概念是「我」。在每一種存在裡面都有一個自我,就像宇宙自身的一個火花,叫做婆羅門。婆羅門是非個人的,但是在印度教的一些形式中也有個人部分。

「不朽的是真實的。如同無數火花從燃燒的火焰上上騰,同樣,從最深的不朽處滋生萬物,並且萬物轉而回歸最深的不朽處。」Mundaka Upanishad,44-45頁

轉世

早期印度教存留到後來印度教中一個很重要的部分是轉世的法則:靈魂的迴圈。

「浩瀚的宇宙是一個車輪。在其上的所有創造物都遭受生、死和再生。它不斷轉啊轉,永不停息。這就是婆羅門的輪回。只要自我認為獨立於婆羅門之外,他就被束縛在生、死和再生法則的車輪之下。」Svetasvatara Upanishad,118頁

「對於那些不知道自我的,按照他們的行為和智力的成長,有的進入人的子宮,有的進入植物。」Katha Upanishad,22頁

邪惡

「要知道所有的存在狀態-不管是良善、崇尚激情或是愚昧,都通過我的能力顯示出來。在某種意義上,我是一切,但又是獨立的。我不在物質性質的模式下,相反,它們是在我裡面的。受三種模式[良善、崇尚激情和愚昧]欺蒙,整個世界都不認識我,因我高乎這些模式,無窮無盡。」《薄伽梵歌》7.12-13,379-380頁

「人即便做了最惡劣的事情,倘若他致力於奉獻服務,他也會被看作是聖潔的,因為在他的決定中他是處置妥當的。」《薄伽梵歌》9.30,494頁

「其中寫到:『那認識婆羅門的喜樂的,已經脫離了恐懼。這喜樂不能用言語表達,不能用意念去理解。他不會有這樣的煩惱:為什麼我不做那對的事情?為什麼我要做那錯的事情?那認識婆羅門的喜樂的,知道善和惡,超出兩者的範疇』。」Taittiriya Upanishad,58頁

「我的兒子們殺了他們的敵人,我的女兒是一位皇后,而我是完全得勝的。我的聲音在我丈夫耳中是至高的。因陀羅(Indra)所做的祭品是極好的、至高的,這就是我為你們眾神所做的。我真的成為真正的妻子,沒有競爭對手。沒有競爭對手,競爭對手的殺手,勝利、傑出,我抓住了其他女人的吸引力為我使用,就像是輕浮女人的財富。」《梨俱吠陀》10.159.3-5

在《薄伽梵歌》中,阿朱那不想殺自己的表兄弟,黑天(Krishna,音譯克里希那)叫他殺死他們,因為:

「婆羅多(Bharata)的後人阿朱那呀,住在人身體內的永遠不能被殺死。因此你不需為任何活物傷悲。想想你作為刹帝利(ksatriya 戰士)的特殊職責,你應當知道,對你來說除了為宗教原則去戰鬥,沒有更好的戰鬥;所以不需要猶豫。帕爾特(Partha)呀,對於這樣不求自來的戰爭機會,刹帝利是應當歡喜的,為他們打開天上的星門吧。然而,倘若你不履行你戰鬥的宗教職責,那麼你將招致怠忽職守的罪責,並因此失去你作為戰士的美名。人們會常常提及你的臭名,而對於一位尊貴的人來說,侮辱比死亡更糟。那些高度尊重你的名字和聲名的大只會認為你是因為害怕而逃離了戰場,因此會把你看作是無足輕重的。你的敵人會用許多不客氣的話來形容你,嘲笑你的能力。還有什麼會讓你更痛苦?琨緹(Kunti)的兒子阿朱那呀,要麼你在戰場上被殺死並到得天上的星,要麼你戰勝並享受地上的國度。因此,決絕地站起來戰鬥吧!」《薄伽梵歌》2.30-37,114-121頁。有的人認為這說教很冷酷無情。

 

死亡時

「阿格尼(Agni,印度神話中的火神)呀,不要將他整個燒盡,或用你的火焰將他吞沒。不要燒毀他的皮膚和血肉。你這認識創造物的,當你將他全然煮好時,只要將他送到眾父那裡。你這認識創造物的,當你將他全然煮好時,將他交付於眾父…」《梨俱吠陀》10.16.1-2,49頁

「任何人在他生命終結時,離開身體時只要記住我,就立刻獲得我的性質。關於這個是毋庸置疑的。琨緹(Kunti)的兒子阿朱那呀,誰人離開時不管是何種存在狀態的,只要他記得我,他就可以成功獲得那個存在狀態。因此,阿朱那呀,你應當常常想想我那克里希那的形體,同時執行你那被囑託的戰鬥職責。只要你的行為忠實於我,你的思想和智力專注在我,你將毫無疑問達於我。」《薄伽梵歌》8:5-7,419-421頁

「那些學習《吠陀經》,飲用蘇摩汁,尋求天上星體的,間接地在敬拜我。罪惡的行為得潔淨,他們在因陀羅虔誠、神聖的星球上蒙重生,在那裡他們享受到神的喜悅。當他們享受過這浩大的神聖喜悅,他們虔誠行為的果效耗盡,他們再度回到人類的星球。因此,那些堅持三部《吠陀經》的法則藉以尋求感官愉悅的,只是得到反復的生和死。但那些常常帶著專一奉獻來敬拜我(克里希那)的,思想我超然形式的,我將帶給他們所缺的,保有他們所擁有的。琨緹(Kunti)的兒子阿朱那呀,那些他神的熱愛者,忠誠敬拜他神的,實際上是在敬拜我,但是那是用錯誤的方式。我是所有犧牲的唯一享有者和掌管者。因此,那些未能辨識我真實超然性質的就跌倒了。」《薄伽梵歌》9.21-24,481-485頁

《薄伽梵歌》有許多與孕育相關的看法

「婆羅多(Bharata)的兒子阿朱那呀,整個的物質,叫做婆羅門的,是生命之泉源,正是我孕育的這婆羅門,使得所有生物的誕生成為可能。琨緹(Kunti)的兒子呀,應當明白,所有生命種類的誕生,都在這一物質性質下成為可能,而我是賜予種源的父。」《薄伽梵歌》3-4,684-685頁

真正的至尊神可以站起來嗎?

在Kena Upanishad一書中,因陀羅以及火神和風神沒認出婆羅門。婆羅門就與他們交談。所以婆羅門是一個可以說話也可以向其他生物表達不同意的。

「不能用言語表達,但靠著他舌頭卻可以說話的-知道那就是婆羅門。婆羅門不是人們敬拜的存在。不能用意念去理解,但靠著他意念卻可以理解-知道那就是婆羅門。婆羅門不是人們敬拜的存在。不能用眼睛看到,但靠著他眼睛卻能看見-知道那就是婆羅門。婆羅門不是人們敬拜的存在。不能用耳朵聽到,但靠著他耳朵(等等)卻能聽到-知道那就是婆羅門。婆羅門不是人們敬拜的存在。不能用呼吸(等等)拉出。婆羅門不是人們敬拜的存在。」Kena Upanishad,30-31頁

「阿朱那呀,我是超靈,位於所有生命實體的心中。我是萬有的起初、中途和結尾。在阿底亞斯(Adityas)之中我是毗濕奴,眾光中我是光芒四射的太陽,瑪茹特(Maruts,雷電神)中,我是瑪瑞契(Marici,風的控制神),眾星中我是皎月。在《吠陀經》中我是《娑摩吠陀(Sama Veda)》,半神半人中我是因陀羅,天堂之王;感官中我是意念;在生命體中我是生命力(意識)。所有的魯陀羅(Rudras)中我是濕婆神(Lord Siva),亞克刹(Yaksas)和羅刹刹(Raksasas)中我是俱吠囉(Kuvera),八婆蘇(Vasus)中我是火神阿格尼,眾山中我是須彌山(Meru)。」《薄伽梵歌》10.20-23,532-535頁。後面繼續是這樣的表達。我是吞噬一切的死亡,我是所有尚未到來事務的發生原則。在婦女中我是名望、財富、精煉的演講、記憶、智慧、堅定和耐心。《薄伽梵歌》10.34,544頁。克里希那有非常正面的自我形象。

「但是在眾神之中因陀羅是至高的,因為他是三個人(因陀羅,火神,風神)中最接近婆羅門的,是三個人中第一個認識他的人。」Katha Upanishad,32頁

「確實所有都是婆羅門。讓那脫離激情敗壞的人,單單敬拜婆羅門。」Chandogya Upanishad,64頁

印度教中迷惑人的教師

在Brihadaranyaka Upanishad一書中,記載了對婆羅門有意的錯誤教導。我們之所知道,是因為書中最開始說了Gargya對婆羅門的教導,然後教導說「不,不!不要這麼說婆羅門。」先給出錯誤的教導,然後立即更正,是一種教導方式,通常被認為後教導的是真的。這種方式本身沒有什麼過錯。但是如果故意提供壞的和無用的教導,並且也不更正它呢?

在Chandogya Upanishad一書76-77頁,著名的教師生主(創造之神)教導因陀羅32年關於神和魔鬼王子衛羅刹(Virochana)的事,據說是關於「我」的虛假信息。他們離開後,「但是生主,照料他們,這樣哀傷到:他們兩個都沒有分析和鑒別就離去了,並且沒有真正理解我的要義。隨從虛假自我教義的人將遭致滅亡。」Chandogya Upanishad,77頁。在這之後,因陀羅意識到那是虛假的,並回來找生主,生主再次教導因陀羅一套不同的教義達32年,但也是虛假的。在此之後因陀羅意識到那是無用的,於是又回到生主那裡受教32年。然後生主教導他一套不同的教義,也是無用的。最後。生主用5年教導因陀羅關於自我的最高真理。

你期待被分解和吸收嗎?

「如同蜜蜂從許多開花的植物和樹上采蜜來釀蜜,然後這些花蜜歸到一隻蜜蜂,不知道來自哪些花,相似的,我的孩子呀,所有的創造物當他們融入一個存在,不管是無夢的睡眠或死亡,他們對自己的過去或現在的狀態一無所知,因為愚昧蒙住了他們-不知道他們融入他也不知道他們從他而來。」 Chandogya Upanishad,69頁

Chandogya Upanishad一書繼續解釋自我就像一棵Myagrodha樹。裡面是非常小的種子,當你打開時種子裡並無一物。同樣,自我就像鹽放入水裡,正如婆羅門在所有的事物裡。

雅伽瓦卡(Yagnavalkya)對他的妻子梅特麗耶(Maitreyi)說,「如同一撮鹽投入水裡融化不見,這撮鹽也取不出來,但是我們嘗鹽水卻是鹹的,雖然如此,梅特麗耶啊,自我的融入是永恆的-許多純粹意識,融入神聖啟示裡,消失不見。哪裡有我的意識,就不再有個性了。」 Brihadaranyaka Upanishad,88頁

用於思考的食物-婆羅門餓了

「對他[婆羅門]來說,所有的婆羅門眾生和刹帝利不過是食物,死亡本身只是佐料,[也就是調味品]。」Katha Upanishad,19頁

「神性[克里希那]之超然人性說:我是時間,世界的大毀滅者,我來這裡要除滅所有人,除了你[班度族],這裡兩個陣營的戰士都將被屠戮。」《薄伽梵歌》11:33,577頁

參考資料 

O'Flaherty, Wendy Doniger The Rig Veda: An Anthology Penguin Books 1981, 1984 ~1400-800 B.C.

Prabhavananda, Swami and Frederick Manchester The Upanishads: Breath of the Eternal Mentor Book (c) 1948 The Vedanta Socie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800-400 B.C.

Prabhupada, A.C. Bhaktivedanta Swami Bhagavad-Gita As It Is Bhaktivedanta Book Trust 1986-1993. ~500 B.C.

更多信息,請致信或電聯Christian Debater(tm)www.BibleQuery.org

「那些被物欲偷取了智慧的人皈依半神半人[devatah],並按著他們自己的性情隨從特定的規矩和規定來敬拜。我[克里希那]作為超靈在每一個心裡。一旦有人想要敬拜某些半神半人,我就使他信仰堅固,以致他可以忠於那位特定的神。擁有這樣的信心後,他努力敬拜一個特定的半神半人並達到他的欲望。但實際上這些好處是由我單單賜予的。小智慧的人崇拜半神半人,他們的果子是有限的、暫時的。崇拜半神半人的人進入半神半人的星球,但我的追隨者最終將到達我至上的星球。」《薄伽梵歌》7.20-23,394-399頁

「小智慧的人非常看重《吠陀經》華麗的辭藻,其中推崇各種有果效的行為以致可以被提升至天上的星球,得到好的出身、權力等等。他們渴望感官的滿足和富裕的生活,說除此之外再沒有什麼值得的。在那些太依賴於感官享受和物質豐裕的人腦中,以及被這些事物迷惑的人心裡,堅決奉獻服務至尊主的決心是不會產生的。」《薄伽梵歌》2.43-44,129-131頁

「主啊,半神半人和魔鬼都不能理解你的性情。」薄伽梵歌10.14,525頁

 

有關印度教的問題 

印度教是怎麼發展起來的?

(三分鐘的歷史課,帶種姓隔離圖)

印度教徒內部有什麼宗派分別?

(信條之海匯,宗教大雜燴)

印度教徒的信條有多廣?

(讀列表)

印度教的主要經典有哪些?

4部《吠陀經》,《奧義書》,《羅摩傳》,《摩柯婆羅多》,《毗濕奴往世書》

你是怎麼看待《吠陀經》的?

(印度教徒要獻祭許多來信靠它。聽起來是與現代印度教不同的宗教。)

印度教信條曾在早期基督教教會被教導過嗎?

(沒有…不過在公元222年希臘的基督教神學家Hippolytus描寫過印度教。他的作品The Refutation of All Heresies 中列出了一堆錯誤和奇怪的信條。在第一卷21章中他提及了印度的「Brachman」。他描述了那些苦行者。所以早期的教會知道印度教,並認為印度教是錯誤的。)

這篇文章翻譯自在綫文章「Quotes from Hindu Scriptures」

http://www.biblequery.org/OtherBeliefs/Hinduism/HinduVideo.html

Visitors:
Copyright 2002-2011 @ www.ysljdj.com. All rights reserved.
All forms of copying other than for private use should get written permiss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版权所有,除作私人用途外,转载需得到作者的书面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