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第七課 排他

分類:向伊斯蘭及向其它信仰傳教
發佈於:2011-05-15, 週日

7排他

1.本章內容自然而然的接續上一章討論。若你試著將所讀到的付諸實踐,就一定會面對「寬容」這題目。這問題非常關鍵,因為穆斯林一般以宗教狂熱與排他著稱。而在基督教圈子裡,卻通常以隨和的寬容為美德。因此,我們必須簡略探究「排他」的概念和歷史,了解基督教的真正取態。

2.我們也許假設猶太教、伊斯蘭、基督教─三個本於啟示的宗教─在「排他」這概念上都大同小異。但實情並非如此。猶太教與伊斯蘭都是神權政治的,雖然兩者架構不同。神權政體的國家設有軍隊和警察,以確保人民順從,並會以武力推行宗教決定。

3.以色列人奉命處決他們當中的假先知,並那滲透在猶太人裡、屬於外族宗教的假先知。曾有成千上百的異教先知在迦密山上被處決。以色列人征服迦南後,也奉命在一些地方毀掉那裏的一切生靈。如此排他的做法,是要使以色列人保持聖潔和不被玷污。雖然猶太人後來(在基督的時代)發展出一套複雜的改宗系統,然而猶太的神權政治仍以耶路撒冷為中心,認為無論在地理上、民族上,耶路撒冷都是宗教之本。他們並不在意將真理遍傳世界,只在乎保存以色列的純正,以吸引世界前來尋求聖潔和不被玷污的宗教。整本舊約聖經,都見證著以色列人如何掙扎求存,不被異教玷污。因此,猶太人所以排他,其實是努力在宗教方面保持聖潔。

4.伊斯蘭的排他問題向來都非常混亂,過去如是,今日亦然;雖然當中混雜了掠奪,與權位、權力之爭,但無可否認,他們所以排他,是為傳播一神信仰大發熱心。伊斯蘭基本的排他性見於其世界觀,他們將世界分為Dar-ul-Islam和Dar-ul-Harb兩部分,就是「伊斯蘭地區」與「爭戰地區」。古蘭經裡所謂「劍的經文」訓令,在詮釋上一直引起許多爭論,而「殺戮不信道者」正是這些經文的精要。與此訓令相輔相成的,是朝貢國以丁稅的方式,換取保存自己宗教的權利。如此在伊斯蘭世界裡,政治、社會、文化議題,與宗教全混在一起,根本難以說清哪些才是伊斯蘭確切教導,哪個教義與某些外顯做法有直接關係。然而有一個常規,就是叛教者要被處死;這法規會因為種種因素未能執行,如在歐洲政府管治下的穆斯林就不能這樣做。在歷史悠久、領袖都是穆斯林的伊斯蘭國家,所謂宗教自由的意思是,非穆斯林可悉隨尊便或成為穆斯林,但穆斯林卻沒有自由選擇宗教;就算這種寬容度,仍可讓人隨意按古蘭經訓令收緊或放鬆。

5.我們過去留意到,在自然、部落宗教裡,對排他這問題有完全不同見解。過去有些宣教士誤以為這些宗教夠寬容,其實他們只是在邏輯上對絕對真理漠不關心,這觀念在他們裡面早已根深蒂固。印度教可以汲納佛教和佛祖成為化身之一,現在甚至試著以同樣方法同化基督教與基督。在日本和中國,百姓同時信奉兩、三種宗教。在這種情況下,部落與自然宗教在本質上必須視真理為相對的。就算像泰戈爾(Tagore)和甘地(Gandhi)等人也信奉部落宗教,都認為絕對、終極真理是中立的。每一種自然宗教,無論發展成熟度為何,都只是關於價值上的實用討論。當印度教徒說,印度教是最適合印度的宗教,他只是指其實用價值而言,根本不在乎真理。

6.信奉自然宗教者一般都「思想開放」,容易接納其他宗教義理。比如說,印度教徒說話,會同時讚美穆罕默德與耶穌,認為兩者人格高尚,值得讚美。然而,由於漠視絕對真理,因此容易接納其他義理的宗教,一旦觸及價值討論時,就不那麼包容。自然宗教的內在價值,在整個關於人、或自然界的架構裡展現出來,一切社會、文化、政治問題都涵括在這價值範圍內。自然宗教不相信絕對真理,只相信實用價值,這也正是他們的不寬容點。舉例說,印度教徒可以因為子女改信基督教,把他們趕出家門,卻同時對基督教道理存開放思想。

7.有人以為東方的民族主義覺醒只建立在種族基礎上,完全忽略了宗教問題,因而有助打破宗教價值範圍內的排他觀念;實情並非如此。在東方,民族凝聚力被視為宗教「價值」一部分,誰若改皈別的宗教,就是削弱民族,被視為一股破壞力。有趣的是,許多穆斯林領袖對宗教都存著這種實用概念。

8.現在看看基督教。理論上,真理是排他的。真理絕不能與相對真理、或謊言和諧同處。光明與黑暗無法並存。謊言不能與真理相比,因此兩者無法共容,這是顯而易見的;然而當我們比較絕對真理,與裝作絕對、含糊其辭的相對義理相比,就不那麼容易定義了。我們可以舉例說明這種含混情況,且看基督徒對拜偶像、與對伊斯蘭的態度。許多人都認同要向拜偶像的人傳福音,然而對於接觸穆斯林卻不那麼迫切;他們認為,伊斯蘭是個好宗教,相信一位神。偶像的謊言明顯不能與真理相比,但其實「好宗教」也一樣無法與真理相提並論,問題甚至比拜偶像更嚴重,因為這些義理以真理自居並使真理變得模糊。真理往往被所謂「義理」搞得含糊,甚至被偽裝。「從東從西,將有許多人來,在天國裏與亞伯拉罕、以撒、雅各一同坐席;惟有本國的子民竟被趕到外邊黑暗裏去。」「稅吏和娼妓倒比你們先進神的國。」

9.因此,黑暗不僅指謊言,也指人所擁抱、以為是絕對真理的相對義理。但無論哪一種黑暗,總不能與光明並存。

10.真理不單止排他,更是主動地排他。攻擊往往從真理主動發出。舊約歷史,是真理在各方面發動攻擊的歷史。按舊約記載,耶和華不斷引發衝突,對付偶像。耶和華排他,祂說:「我是嫉妒的神。」偶像、謊言與相對義理往住願意與真理和平共存,只要能存在,它們就滿足。真理可並非如此。約櫃無法在大袞廟裡,與偶像並存過一夜。「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別的神。」真理排他而主動攻擊,不僅採取守勢,也不獨善其身。

11.我們的主說:「我是…真理…。」祂排他,並主動攻擊。祂不僅在所作的工和宣講上,表現出祂就是神的真理;祂給門徒的使命,同樣是排他的:「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因為,正如彼得說:「天下人間,沒有賜下別的名,我們可以靠著得救。」

12.這就是人所能理解的、關於神的絕對真理真理極端排他,排斥所有現存、或正在冒起的別神名字、或宗教系統。保羅傳道,要使萬事在耶穌基督的絕對真理面前都變得相對;將猶太人、希臘人、外邦人都暴露無遺─全都是罪人,全都需要恩典,必須脫去「裝扮成絕對」的假面具;惟有耶穌基督裡的真理才堪稱真理

13.為何教會從新約裡不能妥協的排他,漸漸變得隨和寬鬆,以致不知何為絕對?當然,四方人士都自稱真理,世界早就把各種道理聽膩了,然而這情況實在早已有之,就在耶穌時代,人已經把「甚麼是真理?」這問題給聽膩了,身在雅典的保羅不過另一位滔滔不絕的理論家!我們可以想像保羅站在倫敦海德公園、或某個穆斯林村莊的巿集裡說,若有誰傳另一個福音,願那人被咒詛。這些話我們聽來覺得粗暴,但惟有說出這種話的人,才能傳一個普世性的福音。

14.為何那麼多基督徒失落了信仰的精要,存在表面化、使人困惑的想法,落入和稀泥似的寬容裡?大致上有三個原因。

(a) 首先、又最古老的原因,是以信仰為資產的想法。全世界人都有自己的信仰、或信仰體系,都對這信仰小心翼翼珍而重之;有人將信仰默默存在心裡,有人推而廣之,有人甚至強迫別人皈依,但這都是世人各自珍重的信仰。這是屬地的、屬世的思想,只會造成障礙;當這些障礙物發展得愈高、愈堅固的時候,似乎無可能讓對方看見,你的信仰比他的好;於是,從這種絕望生出寬容。有的人認為,爭論誰的宗教更好實在沒意思,於是提倡以實際行動、而非話語宣教。「在行動裡展現神的愛」這口號流行了好幾十年,然而這其實只是「以信仰為資產」的另一種形式,而且是很糟糕的形式:我們有屬靈權柄、科技教育、科學,為別人犧牲這一切,正如我們所有的機構所顯現的─這是倡導者的潛藏理據,這做法據說應該很有效。但事實上,這種教導只促成龐大的機構,成為教會最珍重的資產;為避免禍及這些機構,教會一次又一次地、在為真理作見證的事上妥協。

在很大程度上,這種教導已被廢棄了;但隨之而來的,是分享的教導。而理念背後,其實也是以信仰為資產。我們擁有屬靈事物、哲學、倫理、文化,並其他許多人文產物,而非基督徒也擁有類似的東西,我們可以互相分享,豐富自己所有!當然可以,但這又與基督教何干?「若不傳福音,我便有禍了。」「所以,我們作基督的使者,就好像神藉我們勸你們一般。我們替基督求你們與神和好。」昔日保羅的吶喊如今哪裡去了?

15.這些知識分子、慈善家、文化分享人士全都錯了,歸根究柢,問題在於他們視信仰為資產的態度。無論在教會或非基督教國家裡,人對他們反應冷淡,他們卻視為寬容,非基督徒甚至引以為傲;但這其實是對真理滿不在乎。

16.見證與宣講並非我們所有的資產。你唸使徒信經的時候說我信,而非我擁有。你所宣認的,可並非生命改變、屬靈經歷,或自己所做的善事,或任何主觀經驗。你是在宣認信仰,這信仰在你以外。正如上一章所說,傳道者宣講的信息,是由別人託付他的。基督對門徒說,他們是祂的見證人,因為他們從一開始就跟從祂;約翰說,他們親眼看過、親耳聽過、親手摸過,然後才作見證。教會現在、也一直向全世界宣講使徒的見證;信仰背景縱或不同,但宣講裡總帶著使徒的見證。在使徒行傳裡,我們看見使徒宣講,這從來不是信徒內省的陳述、或某人的屬靈經驗,也就是說,宣講內容從來不是某人的資產。作見證,就是宣講某件事、或一連串事件的確切知識。如果教會不再視真理為資產,轉而見證真理,自然而然會變得排他。彼得宣布,天下人間並沒有別的名,我們可以靠著得救;換言之,別的一切都是謊言─實在再沒有比這更排他的說法。當然,彼得因此惹麻煩。見證的本質就是排他。人若在法庭上作證,如果夠認真的話,他這樣做是因為他渴望昭示真相。見證者與傳道人都不在乎最後結果。見證者甚至可能因著這見證而犧牲性命,可是他不在乎。傳道人可能因為捎信息而被虐待,但他卻不會因此失眠。「你們可以放心,我已經勝了世界。」

17.(b)今日許多人稱頌所謂寬容,這說法甚囂塵上,其中第二個原因是相對主義。基督教的絕對,明顯已被基督文化的相對主義淹沒。宗教改革將分離原則引進壟斷的基督教社會內,正確地粉碎若干外在權威,使歐洲不再在物質、或屬靈世界方面受某些信念綑綁。當路德粉碎羅馬教會的權力,同時擊開思想的綑鎖,這不僅是屬靈的事,也是道德、與法律範疇的事。這樣在自然範疇裡,絕對信仰從此死去,因果律取代了神。接下來,聖經無可避免被攻擊;首先因為它與新發現的自然知識衝突,後來因為與歷史衝突,最後因為內部矛盾。換言之,當基督教世界有一大部分不再服膺於這是教會說的,也就同時脫離這是耶和華說的規範。

18.歷史這樣發展似乎無可避免,因為人類總是鍥而不捨追求各樣新興義理。然而這只會促使人興建巴別塔,塔頂一旦通天,人才發現自己無能為力。

19.宣教事業也在不知不覺間促使絕對權威沒落。要不是宣教士集合豐富資料,根本就沒有比較宗教的研究;其中最基本、最嚴重的錯誤是,比較宗教並沒有區分基督教與基督教信仰經驗。在這方面,宣教士得負部份責任。從前異教是屬魔鬼的,他們會殺嬰、焚燒寡婦、虐待婦女,其邪惡本質明明可見。然而,後來有的宣教士發現,異教信仰也存在若干「好」的元素,認為與基督教不同的道德範例不一定就代表道德朽壞,甚至在異教裡也有許多洞見、真實的屬靈經驗,於是就匆匆下定論說,這不一定全都出於魔鬼,因為良善、美麗的事物不可能出於那惡者;他們說,異教的黑暗面其實只是深度的無知。同時這顯示出,西方主義也並不等同於基督教。這所謂「平衡」兩者的過程,在很大程度上窒礙了教會。宣傳所謂相對義理實在毫無意義,也毫無益處,因為這樣一來,基督教成為愚蠢、卻無害的東西,甚至很難再讓人相信這是真理。結果我們擱著真道不傳,卻花大量時間、金錢、精力做社會服務和分享-這兩者的本質就是寬容,正如宣講與傳教的本質就是排他一樣。

20.絕對的事情必然排他。既然天下人間並沒有賜下別的名,那唯一賜下的名自然容不下別的東西與之並存。所以作見證的人要在偶像充斥的地方說:「沒有別神。」當然,排他的態度會讓他惹麻煩。傳道人也要傳遞信息說:「耶和華是嫉妒的神…你們不應拜別神。」而他會被扔石頭。

21.(c)使教會掉進「寬容」深淵的第三個原因,是專業主義。這概念認為,人若說:「這或那並不是我的專業,所以我不能表達意見」,這聽來好像很有學識似的。就算同在神學範疇裡,各方面的專家也只會在專屬範疇內提意見,比如說,研究倫理學的不會討論約翰福音的歷史價值。於是,人再沒權從整全角度看事物,他無法判斷指斥,也不能委身於任何事。每當一陣宗教運動之風吹過某地,一般的態度是:這主意看來不錯,所以我不能指摘這運動;但那教導是錯的,所以我也不能認同這運動。就算在滿有學識的群體間亦如是。今天太多曾受教育的人畫地自限,不肯從整體角度看事物、作判斷,結果當然是相對主義,與隨和(或帶點彆扭)的寬容。最終出現了許多觀點、許多意見,卻缺乏立場,也沒有認信。

22.隨著觀點與意見走的信徒,當然會與非基督徒談觀點與意見,也當然會尊重對方的觀點與意見。無論基督教或是其他宗教,一切都不壞,也不盡都是好。結果怎麼了?比較觀點,試著找出好處。服務與分享。

23.但願教會從整全角度看她的信息,同時從完整角度看世界其他宗教現象。每種宗教都有好、壞,或中立的元素;而見證者要做的,並非評估別人有甚麼,不是要發掘另一套思想系統的優點缺點。他是見證人,是絕對真理的宣講者。我們要看整體,而不是看某體系的這或那部分;只要其中一部分是謊話,就全都是謊話。換言之,極端排他。

24.總言之,以信仰為資產、相對主義,與專業主義,這三個原因使基督的教會變得寬鬆。除掉這三者,教會將變成史上最排他的事物。

25.這引起一個問題:究竟真理怎樣排他?要回答這問題,我們先要考慮真理是甚麼,或者,不是甚麼。首先,真理不是自我證明。基督是神,祂隱性埋名。不可知的神並非人肉眼可見的,我們若將「神」弄得可見的話,就是製造偶像了;因為自我證明的所謂義理是公開的謊言。絕對、自全自圓、不變的真理,必然在歷史和經驗之外。因此,真理是世代的磐石,歷史和經驗的濁流在其上拍打又濺碎。真理不需要被建立,而是從永遠立定,正如神自有永有。所以,人憑其微弱之力,企圖以武力建立真理,實在非常荒謬;人一旦這樣做,反而使真理變得虛假,將之貶為相對的、囿於歷史、經驗的義理,這等義理在真理面前必然折碎。

26.保羅的一生是很好的例子,讓我們看見,當一個性情剛烈不容異端的人,先後面對道理與真理時,反應有何不同。保羅從前一直為猶太教的道理大發熱心,大肆破壞基督教會;他用牢獄與死亡作武器,以建立猶太教。這是建立所謂建立義理的典型程序:排他性以精神、及肉體上的武力展現出來。然而,這個不容異端的人後來為基督折服,他從此變得更寬鬆,容讓各種義理並存了嗎?當然不。他比別人更勞心勞力。保羅降服於基督之前,他的排他並沒有達到地極,他對希臘人、外邦人都不感興趣。信主之後,他的排他無遠弗屆,猶太人、希臘人,外邦人都是他的債主。保羅信主時,救主曾說會讓他看見,他為祂受何等的苦;保羅的排他,從此成為宣講、作見證、作基督使者的愚拙。對非基督徒而言,這實在荒謬,因為任何追求、捍衛相對義理的人都知道,所追求的不過理想概念;除了這些內在價值以外,他們背後並非更大的權能動力。比如說,某人若不覺得民主比君主制度好,除了強迫他接受以外,沒別的辦法能讓他改變觀念。又或者,某人不覺得獨裁優於民主制,那麼當權者必須強迫他學習,因為這些理念背後並沒有權能,只有靠之維生者的權力。世上所有理念都如此。另一方面,真理並不屬於人,乃是屬神的,背後有永恆的權能。若教會所宣傳的,只是自我證明、或似乎具備內在價值的道理,就只是宣揚宗教,而非傳揚神的真理真理從啟示而來,必須倚靠聖靈才能理解,並不能靠邏輯、哲學,或武力。

27.世界大部分人,尤其注重科學的聰明人,都認為傳基督教是愚拙的、是絆腳石,其中一個原因是,傳教勢必造成張力。情況是這樣的,教會宣講真理、見證真理、捎來真理的信息─但實質如何做呢?就靠宣講、見證、與傳播。換言之,教會並不超脫於世界之外。教會是普遍歷史、經驗的部分,而歷史經驗就如洪流擊拍世代的磐石、擊拍真理,然後濺碎成浪花。換個說法,教會歷史、基督教信仰經驗,與作見證的努力,全都在事物的自然秩序之內,都是相對的,也必然維持相對。信仰經驗絕不會慢慢發展、進步而成為基督教,兩者必然互相關聯。世上若有任何群體,明知道自己的宣講存著相對性、群體會犯錯、宣講會隨世代更迭,內容與世俗思想存著相對差異─明知道這一切,卻仍然堅持有永恆、絕對真理能穿透相對主義的迷陣,在各處向人顯明;這樣的群體注定要被世人恥笑。換言之,教會相信藉著相對的宣講、不完美的見證,神仍會按祂的心意賜人信心領受絕對真理

28.教會如此相信,以至在各國、各世代間成為笑柄。教會造成的張力勢必引來迫害,如船必然引來海鷗。但教會仍然排他地堅持航行,也惟有教會自己有如此盼望,深信絕對真理的光,必能穿透她的破損與不完美、其錯誤與無常、與俗世思想的相對性。教會必須維持這種張力,世人才能認出神就是神;這看似矛盾的情況,成為許多人的絆腳石。

29.因著這種常被非基督徒誤會的張力,教會必須忍耐,必要忍受嘲笑、迫害、恨惡、死亡。保羅曾宣揚最排他的信息,他使所有義理成為謊言、所有人成為罪人,以致恩典成為普世必需品;他是很忍耐的人。保羅在各地以翩翩風度忍耐辱罵、迫害、拳打腳踢。保羅信主以後,向掌權者討手令傳教的方法已不適用,取而代之的,是基督受苦的精神;他這才明白基督所說:「不要與惡人作對」的真義。保羅信主時,主所說的話,每位信徒都應銘記於心:「我也要指示他,為我的名必須受許多苦難。」你必須學會何謂忍耐,要忍耐罪人敵擋真理、敵擋真理見證者時造成的矛盾。因為信息的排他性,你必須寬容忍耐。你不要與惡作對,因為你所傳的信息是普世的、絕對的,這信息從永遠定立,你無法以抵抗的方式建立之。你向惡人作見證,然而邪惡的攻擊並不能消弭你所作見證的。

30.你想向穆斯林傳福音這事,已反映教會堅信,福音信息是排他的。這信息容不下一點謊言或相對義理自詡為真理,哪怕這只發生在地極或熱帶地方的茂密叢林也不可以。真理差遣使徒到世界各地,面對種種危險,以真理與相對的義理、謊言對質。因此基督徒要寬容忍耐,忍受譏諷、恨惡、迫害、侮辱,甚或死亡。他必要重蹈救主的覆轍,因為僕人不能大於主人。

31.總言之,你不能擁有真理,卻只能相信它、見證它。真理是排他的,若你所見證、宣講的屬實,就無法與相對的義理妥協。因此,你要不是被嘲笑、迫害、恨惡,就是被殺,視乎環境,並所面對群眾的怒氣而定。面對如此迫害,你仍要忍耐,要體諒、甚至同情他們。要常常謹記主在十字架上的話: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作的,他們不曉得。

思考問題

1.在 (a) 伊斯蘭、 (b) 基督教信仰裡,寬容與排他分別有何意義?

2.相對義理如何敵擋真理?

3.試論「擁有」與「相信」真理之別。
Visitors:
Copyright 2002-2011 @ www.ysljdj.com. All rights reserved.
All forms of copying other than for private use should get written permiss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版权所有,除作私人用途外,转载需得到作者的书面许可。